2.3 益气养阴
用于甲亢属气阴两虚者。常用生脉饮、玉液汤、益气养阴汤加减。盗汗自汗者,可配伍五味子、浮小麦。伴阳亢头晕者可加天麻、石决明、鳖甲。
2.4 疏肝理气
用于瘿病发于情志内伤者,或肝气郁结,痰气交阻者。常用四逆散、半夏厚朴汤、逍遥蒌贝散加减。兼有腹胀食滞者,可加神曲、山楂、麦芽、鸡内金。
2.5 涤痰逐瘀
用于瘿肿日久不消者。常用苍连汤、二陈汤、四物汤加减。痰浊重者多用猫爪草、橘核、丝瓜络。血瘀重者常用三棱、莪术、土鳖虫。
2.6 降火解毒
用于甲亢内火炽盛者。常用黄连解毒汤、解毒泻肝汤。火热较甚者,可配伍石膏、夏枯草。热毒壅盛者,可配伍蒲公英、连翘。目睛眼突者可酌情配伍青葙子、决明子、浙贝。
3 验案举隅
3.1 脾肾两虚兼血少案
李某,女,34岁,2022年5月22日初诊。患者诉2年前因“甲状腺癌”行“左侧甲状腺切除术”,术后规律服用“左甲状腺素钠片”。其后逐渐出现神疲乏力,动则汗出,手足心热,脱发甚多,时有腰部酸痛感。睡眠浅,易惊醒。纳可,二便调。月事规律,量少。舌淡红,苔白。脉细弦。查体:左侧甲状腺缺如,右侧甲状腺质软,无肿大,无触痛。甲功:TSH:0.56 m IU/L,FT3:3.47 pg/m L,FT4:1.40 ng/m L。西医诊断:甲状腺切除术后。中医诊断:瘿病,证属脾肾两虚兼有血少,治宜脾肾同调,培元安神,方选圣愈汤化裁。处方:黄芪30 g,熟地15 g,太子参15 g,生晒参5 g,北沙参10 g,当归10 g,川芎10 g,山药20 g,桑葚15 g,女贞子10 g,墨旱莲10 g,夏枯草10 g,知母10 g,煅龙骨20 g,煅牡蛎20 g,浮小麦30 g,炙甘草6 g。前方加减服药1个月,患者觉乏力症状明显改善,日间精神精力良好,腰部酸痛减轻,脱发减少。夜间睡眠改善,未再有惊醒情况,梦稍多。月余后因痛经复诊,诉前症状已基本改善。
按:本案患者因病耗损,加之手术麻醉、创伤、出血、禁食等因素可导致元气亏损[9],故虚象明显。李中梓《医宗必读》云:“脾、肾者,水为万物之元,土为万物之母,二脏安和,一身皆治,百病不生。”脾为生气之源,脾失健运则气不足,以致神疲乏力,皮腠不固。腰为肾之府,腰部酸痛是为肾虚之象。发为血之余,脱发多乃血少之征。李中梓《病机沙篆》论:“血之源头在乎肾,气之源头在乎脾”。故取圣愈汤之补血养血之用,加桑葚、女贞子、旱莲草以增益滋养肝肾之效,加山药、三参以大补元气,使气旺血自生,血旺气有所附。因其眠浅夜惊,且方药中养血安神之意已达,故予煅龙骨、煅牡蛎重镇安神。浮小麦是以散皮腠之热,敛其汗出,护及阴血。脾肾荣和,气血充养,二者相得益彰,自显效力。
3.2 肝脾两虚兼痰凝案
詹某,男,59岁,2021年8月29日初诊。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甲状腺右侧叶肿大,于当地医院诊断为“桥本氏甲状腺炎”,1年来规律服用“左甲状腺素钠片”治疗。刻下诉甲状腺右侧叶肿大不适,伴有低热畏热,头晕乏力,双目胀痛,夜间早醒,难以复眠。饮食、二便可。舌红稍暗,苔少,中有裂纹。舌下络脉瘀曲。脉弦细,尺脉弱。查体:右侧甲状腺Ⅱ度肿大,质软,无触痛。查甲功:TSH:13.44 IU/m L,FT3:2.71 pg/m L,FT4:0.71 ng/m L,GAb:1699.00 IU/L,Tg:0.66 ng/m L。西医诊断:桥本氏甲状腺炎。中医诊断:瘿病,证属气阴两虚兼有痰凝。治宜益气滋阴,行气祛痰,兼顾平肝潜阳。方选黄芪两地汤合滋生青阳汤化裁。处方:黄芪20 g,生地20 g,熟地20 g,黄精15 g,黄芩10 g,金银花15 g,连翘15 g,天麻10 g,柴胡10 g,枳壳10 g,白芍15 g,知母10 g,玄参5 g,决明子10 g,合欢皮10 g,橘核5 g,猫爪草15 g,浙贝10 g,桑白皮10 g,合欢皮10 g,焦山楂10 g,焦麦芽10 g,焦神曲10g,生甘草6 g。前方加减服药1个月,患者自觉右侧甲状腺肿大有所减小,疲劳感明显减轻,精神状态良好。无自汗,盗汗等现象,夜间安睡。
按:常云,老人多痰。是因老人元气亏虚,元精不化,精凝血败,易生痰浊[10]。患者年老体衰,后天失养,元气亏虚不足,水液停滞,阴虚内热炼液为痰,结于颈前发为瘿病。又因痰浊内生,上扰心神以致失眠。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间接反映其元气已然亏损。低热畏热为其阴虚之象,乏力责之气虚。故以黄芪两地汤益气滋阴。黄芩、银花、连翘清热燥湿解毒,且制约前药温性。患者肝木失荣,虚阳上亢故头晕目胀。陈实功《外科正宗·瘿瘤论第二十三》所言:“……无痛无痒,或软或硬色白者,痰聚也,行痰顺气。”朱震亨《丹溪心法》又云:“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气。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。”由此选用滋生青阳汤化裁,取滋阴潜阳、行气祛痰之意,加浙贝与桑白皮配伍以清热化痰,用猫爪草及橘核加强化痰散结之功。佐以焦三仙,意在健益脾胃之气以充养后天之不足。待元气既充,诸患皆除。
3.3 心脾两虚兼阴伤案
刘某,女,67岁,2022年3月27日初诊。患者1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“甲状腺功能亢进”,遂规律服用“甲巯咪唑片”治疗。但随后出现入睡困难,甚则彻夜不眠,需服用“安定“1片助眠。睡眠浅,中途易醒,起夜2次,平均每晚睡3 h左右。晨起感疲乏,白日思睡,精神欠佳。常有潮热汗出,头昏沉不适。纳可,二便调。50岁绝经。舌淡红,苔薄,舌体胖大,舌下络脉瘀曲。脉浮弦,尺脉弱。查体:甲状腺质软,无肿大,无触痛。甲功:TSH:4.59 m IU/L,FT3:3.43 pg/m L,FT4:0.82 ng/m L。西医诊断:甲状腺功能亢进。中医诊断:瘿病,证属气虚血弱阴伤。治宜气血同调,培元安神。予四物汤和酸枣仁汤化裁,处方:酸枣仁15g,川芎10 g,知母10 g,茯神10 g,首乌藤15 g,五味子5 g,桃仁10 g,赤芍10 g,当归10 g,生地15 g,红花5g,夏枯草10 g,法半夏5 g,厚朴10 g,煅龙骨20 g,煅牡蛎20 g,生晒参5 g,太子参15 g,南沙参15 g,炙甘草6 g。患者服方1周尝试停用助眠西药,后加减服药2个月,觉睡眠明显好转。夜间不服用助眠药物可自然入睡,睡眠深度亦有改善,日间精神转好。其后巩固服药月余。越半载,患者因情绪波动,睡眠情况有所反复前来复诊,得知此前夜间已可酣睡。
按:《素问·调经论》曰:“血气不和,百病乃变化而生。”本案患者虽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治疗甲亢,规律复查甲功均正常,但失眠难愈。盖因女子七七,“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”,患者元气亏虚,身体机能减退,加之药石伤之,故发此病。《金匮要略》中云“虚劳虚烦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”。故本案予其酸枣仁汤,以补其阴血之亏损,清其虚热,加用五味子、夜交藤敛阴止汗,强化养心安神之效。明·张介宾《景岳全书》云:“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,盛则流畅,少则壅滞。故气血不虚则不滞,虚则无有不滞者。”患者气血虚弱且舌下络脉迂曲,如是所言因虚而滞之象。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中指出,失眠发病可与瘀血密切相关。故应补血活血,合方四物汤。半夏、夏枯草二者配伍能够顺应天时,调整阴阳,使营卫循行有序,是治疗失眠的重要药对。因陆以湉《冷庐医话》所言:“盖半夏得阴而生,夏枯草得阳而长,是阴阳配合之妙也”。配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,人参益气安神,补养先天。服药后患者气和、血畅、神安,可见桴鼓之效。
4 小结
元气乃一身正气之源,元气充盈则正气旺盛,邪不可干。元气虚则百病生。王教授认为,瘿病由气、痰、瘀三者合而为局部实患,但元气亏虚是其发病、发展的根本。临证应出发于病机,立足于辨明其偏重之性,着力于培元固本以扶正抗邪。若能熟思审处,则自有昭昭之明,药至而后病除。
参考文献
[1] 李非洲,龙清华,石和元,等.王平培元固本法治疗术后疲劳综合征经验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8,33(11):4993-4995.
[2] 裴迅,左新河,陈如泉.瘿病源流简析[J].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6,18(5):50-52.
[3] 王大鹏,徐英滋.关于“元气”的概念及其科学实质的探讨[J].吉林中医药,1981(4):5-9.
[4] 郑桃云,石和元,胡慧,等.从甲状腺功能探讨中医学元气的作用[J].中医杂志,2017,58(8):716-718.
[5] 郑桃云.元气虚损证动物模型下丘脑-垂体-甲状腺轴的变化及大补元煎作用机制的探讨[D].武汉:湖北中医药大学,2018.
[6] 卓兴卫,谢春光.基于相火理论的甲状腺生理病理探讨[J].世界科学技术-中医药现代化,2022,24(11):4312-4317.
[7] 王平,黄谷.中医元气论[M].北京:中医古籍出版社,2010:83.
[8] 张磊,王平.加减五参汤培调元气临证经验撷要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23,38(9):4199-4202.
[9] 刘萍,王平,陈刚,等.论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的源流及现状[J].时珍国医国药,2013,24(11):2719-2720.
End
名医经验数据库
点击文尾“阅读原文”,快速访问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,在名医经验数据库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!数据库涵盖医家介绍、名医理论、名医医案、名医方剂数据,满足您的多方所需!
左右滑动图片查看更多>>
【名医经验】刘会生教授临床针灸学术思想探讨
【名医经验】吴官保从肾虚血瘀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
【名医经验】从“土得木而达”辨治胃食管反流病
版权声明: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与我们联系。
本公众号分享文章,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,请勿随意试药。
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如存不当使用的情况,请与我们联系。
本公众号分享文章,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,请勿随意试药。
戳 “阅读原文”我们一起进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